魁星,中國古代星宿名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文運、文章的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樓,香火鼎盛。
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唐宋時,皇宮正殿的台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大龜)的圖像。如果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規定,考中頭一名進士的(狀元)才有資格站在鰲頭之上,故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譽。宋代人同秘在《癸辛雜識》中就有當時考中狀元,朝廷「送鍍金魁星杯柈(盤)一副」的記載。明朝人陸深在著作中也描述了士生們在座右貼魁星圖和考場出售魁星像的熱鬧場面。這些皆表明士生們都希望「魁星點斗,金榜題名」。
沒見過魁星像的人也許會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舉的,一定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吧?其實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整個仿佛是鬼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硃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魁》中,對「魁星點斗」作了詳盡的描述:魁星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後翹起,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間的「斗」字;一手執筆,意寓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據說魁星手中的硃筆批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文人中傳「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硃筆不點頭」就來源於此。
人各有千秋,其福德福祿也絕非一般通用可予以概全的,且殊勝之處在於本符祿就是以個人之福祉敕令下聚足圓滿以利運轉智者之生君冠的福德之相義出來



